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2018重慶大師講堂——丁潔民:減隔震技術工程應用與思考新聞中心
2018重慶大師講堂——丁潔民:減隔震技術工程應用與思考
日期:2020-02-28 點擊量:
2018重慶大師講堂·第三期
丁潔民
減隔震技術工程應用與思考
6月21日,設計大師丁潔民在重慶市設計院觀筑堂為聽眾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課題《減隔震技術工程應用與思考》。講座由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主辦,重慶市勘察設計協(xié)會、重慶市設計院協(xié)辦,建委設計處副處長田玲主持并發(fā)表致辭,來自全市各設計單位的200多位建筑同行共享了這場知識盛宴。
田玲指出,市城鄉(xiāng)建委組織策劃2018年重慶設計大師講壇系列活動,邀請院士國家勘察設計大師等行業(yè)知名專家到重慶來舉行技術講座和專題交流,是為了響應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兩點”“兩地”定位和“四個扎實”要求,提高全市勘察設計行業(yè)執(zhí)行新時期建筑方針的能力,促進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借助大師們的智慧眼界和經驗,進一步提升我市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設計水平。
丁潔民大師的演講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國地震作用分布與抗震結構類型、減隔震技術分類和案例分析。
在講解我國地震作用分布與抗震結構類型時,丁潔民大師強調,中國高烈度地震區(qū)分布廣泛,我國主要城市與超高層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區(qū)的分布比例基本一致,達到30%,另一方面,中國城市化發(fā)展迅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品質已成為工程設計中的關鍵問題。而抗震結構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剛性抗震結構,二是延性抗震結構,三是減震、隔震結構。
丁潔民大師主要講解的就是第三類,也就是包括黏滯阻尼技術及隔震技術的減隔震技術。桿式黏滯阻尼器有對角支撐、人字支撐、套索支撐和阻尼伸臂四種類型。黏滯阻尼墻是一種可作為墻體安裝在結構層間的阻尼裝置,由日本學者Mitsuo Miyazaki首先于20世紀80年代發(fā)明。黏滯阻尼墻的應用方式是布置于層間,連接于上下框架梁。目前常用的隔震支座產品有普通層疊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有基礎隔震和層間隔震兩種布置方式。講解完間隔震技術的相關知識后,丁潔民大師通過晉中匯通大廈、鄭州報業(yè)大廈、喀什銀行總部大廈、上海音樂學院歌劇院四個項目案例,向聽眾詳細介紹了效能減震的設計思路和結構體系的選型。
最后,丁潔民大師總結到,中國高烈度地震區(qū)分布廣泛,且中國城市化發(fā)展迅速,必須采用有效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使用品質;減隔震技術已經成熟,廣泛地應用于建筑結構中,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通過工程案例應用可以看出,根據(jù)項目特點,合理地運用減隔震技術,可進一步提高建筑的結構性能,實現(xiàn)“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建筑方針。
設計大師
丁潔民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英國皇家資深注冊結構工程師,現(xiàn)任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同濟大學土木學院結構工程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同時還擔任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英國結構工程師協(xié)會中國分會主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yè)獎評審專家、全國超限高層建筑審查專家、中英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委員會考官,《建筑結構學報》雜志編委會主任、《建筑結構》雜志編委會副主任、《結構工程師》雜志編委會副主任、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Structures雜志編委等社會職務。
丁潔民大師長期從事結構工程專業(yè)方面的科研和設計工作,擅長鋼結構,超高層和大跨度復雜結構設計工作。最近參與設計了上海中心大廈、唐山新體育中心、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長沙國際會展中心、中國銀聯(lián)業(yè)務運營中心、喀什農商銀行總部大樓、上海博物館東館等一批重點項目。主編和參編了多項國家及行業(yè)規(guī)范;獲得各類設計獎近100項,其中國家設計銀獎1項、行業(yè)獎建筑工程一等獎6項、行業(yè)獎建筑結構一等獎3項、全國優(yōu)秀建筑結構一等獎2項、國際設計獎項5項;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標簽:
- 2025-04-16鋼結構阻尼器安裝辦法
- 2024-08-05粘滯阻尼器的長處
- 2024-08-05連梁阻尼器的運用
- 2024-07-22摩擦阻尼器具體運用效果
- 2024-07-22剪切型金屬阻尼器的參數(shù)